近日,各高校陆续公布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去年底开考的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史上最高”的201万,首次突破200万人,比2016年的177万报考人数增长13.6%。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首次纳入全国统考。考研复试提上日程,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全日制未录取者可申请调剂到非全日制。
严进严出,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难多了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并且,今后将明确区分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2017年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若顺利毕业,将成为拥有学历证和研究生学位证的“双证研究生”。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公布了复试分数线。值得注意的是,人大的复试分数线并没有区分全日制考生和非全日制考生。在新的规定里,很多学校并没有规定非全日制考生的工作年限,应届生可以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允许全日制考生向非全日制调剂。比如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办法明确表示:“法律(非法学)全日制未录取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到我院非全日制类别。”同样接受全日制向非全日制调剂的学校还有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等。消息一出,许多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表示“压力山大”。
非全日制考生陈先生告诉记者:“本来在职的考生在考试分数上就很难拼得过应届生,现在再加上调剂名额,真不知道非全日制考生还能剩多少机会。”由于国家统一的分数线还没有发布,很多学校仍未公布复试分数线,但对于在职考研的人来说,今年的考研比起往年来难度大了很多。“之前考过一次在职研究生没考上,今年又来考,题目层次确实比较难。”陈先生说。
据了解,很多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要与全日制考生用相同的试卷,而且学制与学习时间相较往年也有所延长。最重要的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中的回答,为了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会纳入抽检范围,这就意味着毕业论文的要求会提升。在这样的规定下,担负着职业压力与学术压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顺利毕业、得到学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学费、拨款、奖助等方面“差别待遇”
虽然在招收条件与培养质量方面逐渐趋于一致,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还存在着很多“差别待遇”。
首先是学位设置方面。教育部表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能力自主安排已有学位授权点的招生规模。据记者统计,大部分培养单位设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集中在工程硕士、MBA、MPA、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几乎没有学术型的硕士学位。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普遍偏高。
举例来说,山东大学金融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为30000元/学年,而同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为16000元/学年;中国人民大学的非全日制法律研究生学费为30000元/学年,全日制法律研究生学费为20000元/学年。
对此,教育部表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意见》已明确对研究生拨款、奖助、收费等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管理。统一规范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从计划安排即可区分开,研究生收费、拨款、奖助工作更规范,也便于监督管理。
2013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意见》早有规定:“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对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中央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除外)安排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如此看来,按照规定,对研究生的教育财政拨款、奖助、收费等政策一般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实行的是全成本收费制度,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优惠政策。
根据记者统计,大部分学校,包括山大、清华、北大等,都规定对于不转档案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而且不享受研究生奖励资助资金。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可以设立奖学金。天津大学等学校则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高水平论文奖励,原则上不解决住宿,但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提出申请。
毕业证标“非全日制”
考生担心认可度低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而言,最大的忧虑并不是学费以及奖学金,而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会标明学习方式——“非全日制”。教育部的通知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这就给这份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打了一个问号。
虽然教育部文件上明文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仍有人担心证书上的“非全日制”会影响自己证书的含金量,为以后的求职或工作带来麻烦。有考生表示,当初决定在职考研就是为了通过研究生学习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非全日制”的标签可能会让用人单位戴上有色眼镜。
教育部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规定:“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这条规定将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再“附属”于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方案,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同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严进严出”政策,致力于减少饱受诟病的“水货研究生”,保证高学历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新政策对于很多计划在职考研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选择。原来很多人如果想要读一个社会认可度高的研究生,就不得不选择辞职全心去考全日制研究生,现在那些既想接受高等教育又不愿放弃工作的人,就有了一个两全的选择。
高联考研执行校长周勇表示,看如今的趋势,以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会越来越多,对该类毕业生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学历的“含金量”与毕业生的质量密不可分。在“严进严出”的新规定下,非全日制读研虽然难度上升,但是所培养的研究生的学术层次以及知识水平一定有明显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