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守在科研第一线,长期从事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研究,开创了我国城市交通量化分析理论及虚拟仿真技术学科方向,研究成果在100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他是学生生活的知心人、梦想的成就人、行业的领路人、发展的领军人,他就是东南大学王炜教授。
王炜,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土建交通学部主任。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全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交通与能源学部副主任。
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项目、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7项,第一发明人专利授权47件、软件著作权18件,出版著作10部、教材3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
已培养研究生219名,指导的学生多次获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生中有19人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0多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多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多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
育人德先,润物无声
在学生眼中,王炜似慈父。他对学生秉持“常关心、有爱心、多留心”的态度。学生们常说,王老师是大家生活的知心人。
“学生学习、做科学研究是很辛苦的,我们做导师的一定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学生只有安下心来踏实做事,才有可能产出丰硕的成果。”王老师对学生处处关心,特别是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都会看在眼里。
2001年,王炜和另外5位博导共同出资设立了“交运新星奖学金”;2004年,王炜单独出资设立“交运之星奖学金”,支持成绩优秀、家境贫寒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此外,王老师还匿名资助了几位学生,还将他的很多奖金、加班费、稿费拿出来补贴生活困难的学生。
2011年,他的一位博士生想去国外交流,给美国加州大学发了几份电子邮件,但是学生的申请没有取得实际性进展。王炜得知后时常询问情况,帮助这位博士生修改赴美研究计划。虽然和他选择的外导并不熟悉,王炜坚持给那位外导发了电子邮件。经过不懈努力,该同学终于收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接收函。
一位2013级学生在读博期间,需要一边科研一边照顾家庭,压力很大。王炜知道情况后,定期找他谈心,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当了解到该同学的孩子年幼,并且不在身边时,主动帮助联系幼儿园,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在王炜的鼓励与帮助下,该同学较好地兼顾了科研工作与家庭事务,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疫情早期,王炜就多次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询问身体状况。当听说一名在读博士生家庭受到影响,日常生活困难时,王炜给自掏腰包 连续几个月为这位学生寄去生活费,帮助其度过难关。
播种梦想,因材施教
除了对生活上的关心,学生们更在意王老师在学业上对大家的悉心培养。有人说,梦想是最好的老师,而王炜就是成就学生们梦想的那个人。
“对于学生,我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应该为解决交通问题而努力。”王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不给学生布置硬性任务,努力给学生们创造最大的空间,给大家搭建良好的平台。在他的感召下,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努力。
2003级博士生小李(化名)这样描述王老师:“王老师要求我们做科研必须非常细致扎实。有一次规划公交站场,我因为想省事儿,对一些重复的公交线路,没有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王老师觉得报告的表现力不好,在即将付印时,要求我们返工修改。王老师说研究成果只有用最好的表现形式,才能让非专业人士容易掌握,为人所用。”
无论去哪里,王炜都会想着给学生带回来当地交通规划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与新实践,激发学生们学习与思考动力。据学生们统计,他去过国内所有的地级市,以及英、德、美、澳等国家的几百个城市。每到一地,王老师都会拍摄大量的照片和视频,给学生们上课用。
谈到王炜指导研究生的风格,2010级博士生华雪东回顾与恩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时由衷感叹:“王老师默默关注学生的科研动向、分析学生的特长,提倡因材施教、自由发展,从不施加重压。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
服务家国,创新驱动
许多学生提到王炜,总会想起那本带领同学们入门的教材 《交通工程学》。从专业的角度看,王炜一直都是学生们的行业引路人。
“科研和实践都很重要,但是我从来没有忘掉我是一名老师。”谈起“导师”的内涵,王炜感触颇深。早年在德国访学期间,他惊异于国际级大师仍能做到每学期亲自给本科生上课。回国后他却发现,学不知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差距深深触动了他。
1998年担任院长后,王炜制定了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规矩”。从此,他以身作则,为每一届本科新生上专业课程,从未缺席。正是这样的付出与努力,王老师为国家、为交通行业持续培养与输送了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他们有的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和著名学者,有的肩负着改善中国交通实践的使命,还有的已成为政府管理与企业研发的中坚力量。
“王老师今年已经61岁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2018级博士生郑永涛说:“我经常看到王老师长时间伏案工作,更让我敬佩的是王老师还坚持编写程序。王老师已经有这么丰硕的成果了,还如此拼搏,我也要向王老师学习,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为我国创新实力的增强而奋斗”。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学生们总把王炜当作偶像,也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学生而言,王炜已经成为了大家各方面发展的领军人。
从1985年留在东南大学任教起,王炜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他连续主持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创建了东南大学交通规划二级学科,并在十年内将其建设成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从第五到全国第一的跨越,他提出的交通规划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等教学成果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从教35年,王炜老师创建了一套理论体系(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理论体系)、研发了一个技术平台(跨部门智能协同的城市交通分析平台“交运之星”)、突破了四项技术瓶颈(网络建设优化、交通科学管控、公交效能提升、系统虚拟仿真)。他为推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的理论体系创新、工程技术突破、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时至今日,王炜已指导博士生99名、硕士生120名,他的学生或已成为单位和企业的中流砥柱,或未来可期。今年王老师61岁,一个甲子的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却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在为祖国培养交通高层次人才的道路上,王炜老师永不停步!
来源于:http://yjskyjob.com/ 图片及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研招信息请点击:中华研招网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考试 研究生报考 研究生招生考试 MBA招生 研招在线 中国研究生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