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毕业季了,正在准备论文答辩的博士们,有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呢?
一直有人让投叔聊聊博士找工作的事情,还说要聊得高大上一点。其实投叔长期关注博士就业,发现很多机构总是统计这方面数据,但找工作跟找对象一样,具体到自己身上,很多大面的规律就没那么管用了。所以,今天投叔就分享几个身边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多少年来,博士毕业大都去高校,图的就是稳定。现在各地人才引进政策都上了力度,进高校挣的钱跟在工业界的差距越来越小,反倒不那么稳定了。但凡能说上个名字的高校,全都“非升即走”,新博士入职以后必须面临各种各样的考核。稳定的教职也有,只剩下些比较差的学校。
咱们都知道,想搞科研,平台特别重要。在差的平台上,搭建优秀团队很难,学校能给予的支持也有限。这都是尽人皆知的了,投叔先说点不一样的:小平台,有时候花钱不划算。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你入职的高校在一个非省会城市,做项目请专家开会,是不是得从省城请?除了咨询费之外,是不是还得花食宿和差旅的费用?但如果是在省会的高校,这部分费用就能省下些。而且,认识了专家,还得要走动,省会的高校自然近水楼台。总也见不着面,怎么一起做项目,抱大腿呢?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下面要分享的故事,可能跟科研还离得远一点,但也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为了稳定而去小平台的后果。
投叔早年认识一个很漂亮的小姐姐,学新闻的,非常端庄大方,从本科开始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屡有斩获,晚会主持人更是当仁不让。总之就是个特别有排面的人。
她博士毕业后在老一辈的建议下,找了个小学校的稳定教职,两年后,非要去做博后,做完不回去,交了几十万拿回人事关系,重新找教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投叔是过了很久很久,趁一次开会的机会找她聊天,她才告诉我原委。这么多年过去,她讲起这事儿,还是一副意难平的样子。
说来也简单。她进校后第二年,去参加一个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到了最后的决赛,她碰到了自己的师妹。说是师妹,其实也就是一个系的,师妹晚毕业一年,也刚好来参加,而且杀入决赛。最终名次公布,她得了二等奖,师妹得了一等奖。
据她说,原先在同一个学校里,历次比赛,这个师妹都不是她对手,而且是差很远那种。比赛当天,评分公布前,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说她讲的好,肯定一等奖。她参加了那么多比赛,看其他青年教师的表现,也觉得自己应该是一等奖。没想到最后还是二等奖,一等奖名单公布的时候,她发现得奖的都是来自名校的青年教师。加上她还在别的方面也感受到小平台的限制,所以一定要去做博后,重新找教职。
从这事儿上,投叔有个感触,很多人在选择稳定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份背后的代价。有时,稳定的代价就是平庸。
除了进高校之外,当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也很稳定。现在很多博士都注意到这一点,博士公务员也越来越多了。
相比于进高校,博士当公务员也算是转换赛道,避免内卷。在公务员队伍里,哪怕业务能力不行,博士们最起码还有一些学术资源,可能会在某些关键时刻给同事或领导帮上忙,相对还是容易被人高看一眼。
咱们中国历来讲“学而优则仕”,博士考公务员也算符合社会的期待,毕竟,选调生制度都搞了一甲子,算是历史悠久。投叔就说个选调进公务员队伍的师弟的故事。
这位师弟是四大天坑专业的博士,早早就打定主意,绝对不在学术界内卷。考选调,进了省直机关某部门的政策研究室。他觉得可以离官场远一点,活得轻松点。
但即使远离,政策还是要执行。前两年脱贫攻坚,他被扔到山沟里蹲了一年。刚放回来,又下去了,因为机关要求每人都得有至少两年的基层经验。这次也是去了个很穷的地方,不过好歹在县上,不像以前似的在村上。
算下来,师弟工作两年多,在省城一共也没几个月,全都发配在鸟不XX的地方,简直就是被剥夺了自由。当然,他肯定没时间处女朋友。刚考上公务员时,家里说帮着在省城买个房,师弟总不在省城,每次回来又很匆忙,也就没时间看房,一来二去就耽搁了。眼看房价越来越高,师弟很是焦虑。
有次投叔问他,回去机关能好些吧?是不是升官发财啦?他说不是,还是继续摇笔杆子,做材料,写报告,很无聊的。这还算好的,有时还得组织个会议什么的,做一些没挑战性的,一个高中生就能干的事儿,获得感很低。最主要的是,加班必不可少,但是工资很……你懂得。
前几天,师弟给我打电话,说是想读博后,读完重新进高校。但问题是,进了高校能怎么样呢?还是得去内卷啊。要是读完博后重新考公务员,那肥缺岗位也不是留给咱这一般家庭的孩子的,对吧?还是难呐~~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大家,稳定是有代价的,有的代价是平庸,有的代价是限制。就像那句话说的: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最后,作为自封的关爱女博士协会的发起人,投叔专门给女博士们一点建议。这个建议或许看上去很土,但却非常务实,那就是赶紧组个科研CP。
投叔的一位师姐就嫁给了师兄,还跟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师兄先毕业,去外面做了一站博后,回来两人一起入职中部某211大学。
两人都是博士,都算人才引进。先合起安家费全款买了房,然后合起科研启动金一起建组,反正一个专业嘛。这等于是别人拿一份的,他们家两份儿。后面发论文,两人轮流一作和通讯,有了学生之后就双通讯。
不到两年,师姐就怀孕生子。因为对组里科研熟悉,师姐不去实验室也可以搞科研,查查文献,写写论文,远程指导学生。两口子男主外女主内,锦瑟和鸣,虽然都是非升即走的岗位,但先后拿到教职,成功留校。人生目标get!
拿到教职后,师姐的老公又申请出国做访学,师姐跟去做博后,在国外生了个娃带回来,现在两人都是教授,俩孩子也都大了,能带出去。房子车子到位,教学科研轻松,每个寒暑假全家人都要出国旅游。看到师姐朋友圈里发的照片,端的是羡煞旁人。
来源于:http://yjskyjob.com/ 图片及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研招信息请点击:中华研招网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考试 研究生报考 研究生招生考试 MBA招生 研招在线 中国研究生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