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8点30分,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战”正式开始。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457万,相比2021年增加80万人;其中广东省有26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比去年增加了6万人。在这“考研热”的不争事实中,社会考生不在少数。
“我彻底放弃今年的考试了,打算考场逛一圈就算了。”考研前夕,尚岸突然如此说道。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今年已经是她第四次考研。而她的朋友李信,在经历辞职、备考、落榜、找工作、辞职、再备考的循环后,即便中途甚至出现身体抱恙等问题,今年还是毅然决然二度走上研究生考试的考场。
工作后,考研真的如此重要?想“逃离现在生活的方式”也好,想“通过考研的方式提升自己”也罢,对于两人而言,“学历焦虑”似乎是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必须跨越的门槛。只不过,对于社会考生来说,被大浪卷起,又在离岸边不远处被重重拍下,早已是习以为常之事。面对辞职的压力、年龄的焦虑,甚至家长催婚等现实问题,放弃,也变得司空见惯、云淡风轻。正如放弃考研的小立所说:“工作、生活和考研没办法兼顾,没有精力再去备战了。”
但在这条名为“梦想”的道路上,依旧有着数以万计的社会人士前仆后继。尚岸就告诉记者,她已经做好了“五战”的准备——明年一定要辞职,专心备战。
缘起
高考失利,因“学历焦虑”萌生考研想法
一听说有记者想来采访,尚岸立马就给自己起好了化名“尚岸”。“尚”古又同“上”,有“上岸”之美好寓意。
如若说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美好,那么,这种美好已经被她维持了4年。
“从高考考砸那时开始,我就一直有个心结,就是想着要上个985、211高校。”在咖啡店里,尚岸抿了一口拿铁,回忆起4次考研的段段历程,种种情绪交织,最终都汇集到“学历焦虑”这一人生芥蒂中。
事实上,高中她在广州一所名校就读,“成绩比较好”,但最终高考考砸了,没办法留在广州上大学,只好去了江苏省一所“双非”高校,专业也并非她所喜爱的新闻学。从那时开始,考研就成为她现阶段的人生追求。
大四第一学期,第一次考研。那时,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是290万。
为了结“上个985、211高校”的心结,她报考了广州一所“双一流”高校,专业则是新闻传播。“意志不坚定”“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就这样,尚岸第一次与研究生失之交臂。
毕业第一年,第二次考研。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首度突破300万,达到341万。
“当时我特别想去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但他们又很看重学历。”于是,尚岸决定“曲线救国”,报考了广州一所“双非”高校,依旧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可毕业在即,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实习、找工作”,有的人“很快就月入过万”,没有收入、还在“啃老”的她陷入了焦虑。“那时我的状态就是一边复习又一边投简历,甚至把广东省内所有电视台的招聘都投了个遍,一心已经两用了,心态也不好,我又没考上。”
不行了,不能再考了,妥协了。过完2020年春节,尚岸进了广州一家媒体单位工作,半年时间“没有考研的想法”。爱看梁文道、柴静的书,内心对调查、深度报道有着极大期待……一谈起新闻,她就显得有些眉飞色舞,可工作却给她的理想浇了凉水。“这半年里,我发现工作太琐碎,一直在做服务而不是新闻,和自己想追求的新闻不太一样,慢慢产生了落差感。”
第三、第四次考研,提上了日程。也就在这两年,全国考研人数从377万猛增80万,2022年首度突破400万,达到457万。
现状
研究生中的社会人士比重加大,有高校社会考生占比58.4%
此时,这条磕绊道路上,又多了一个行路人。
“选择考研既有学历焦虑的原因,也有工作不如意的因素,想通过考研的方式提升自己。”从去年8月开始,李信辞去了他的工作,步入考研汹涌人潮中。
早上7点30分,如今住在学校老师宿舍里的他就会起床洗漱,然后去图书馆占座复习,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会出来,他一直待到图书馆晚上10点关门为止。辞职、备考、落榜、找工作、辞职、再备考……在这样的循环中,李信度过了两年。为了准备更充分些,今年他甚至花了近万元报读英语和专业课的考研班,希望“尽全力而为”。
于他而言,考研“不仅是一个工作敲门砖”,他更想通过这个方式来证明“我很行”。“考上研究生,我又具有工作经历,两者结合会产生叠加效应,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宽。”
作为硕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余晖也明显感受到这种趋势。“在我所在的教育学科,近年来入学的研究生中社会人士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通常具有3-5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部分还具备一定的领导岗位经历。”他告诉记者,不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晋升和转换跑道时面临学历硬杠杆,这也促使大量职业初期和中期人士“回炉高校深造”。
记者也从暨南大学了解到,2022年全国共有32706人经网上确认报考该校,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15989人,约占报考总人数的48.9%,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占51.1%;广东财经大学方面,2022年报考该校研究生的考生共9462人,其中社会考生共5523人,占比58.4%。
同样是想“回炉重造”,即便工作在她眼中已是“压抑”的代名词,尚岸依然没有勇气辞职备战,而工作也成为其考研的绊脚石。“其实我每年都想考研,每年都想着年末没那么忙就可以冲刺一下,但是每年年末都特别忙。我又不敢辞职,担心考不上工作也没了,两头捞不着。”
在去年因工作忙碌而疏于复习、再度失利的情况下,今年她又陷入这重蹈覆辙的尴尬境地。“大概从七八月份开始,我就在b站上搜‘四个月能考上研吗’,然后学习里面的复习方法;过了一个月,我又搜‘三个月能考上研吗’;最后两个月,我再去搜‘两个月能考上研吗’,已经没有搜索结果了。”尚岸笑着说道。
展望
已经计划好“五战”,明年要辞职备考
“考研只是一种逃离现在生活的方式,但也是我逃离现状的唯一途径了。”和李信一样,如今尚岸也被“学历焦虑”和“工作不如意”两座大山困扰:“我不敢辞职也是因为学历不太高,然后工作经历也不多,没有信心去到更好的单位。”
事实上,在工作的这两年时间里,尚岸并非没有想过要换工作。她试过把广州其他媒体的招聘岗位都投了遍,但都“石沉大海”;她还试过去深圳应聘空乘,但最终感觉行情不好、待遇不高,而在要入职前夕选择放弃。
纠结、矛盾、自我否定,成为她这两年来的常态。工作之后,感觉与身边优秀的朋友差距越来越大;而考研,是她人生的重要稻草,也是她人生的“底气”,更是改变自卑心态的“第一步”。
“在文凭社会中,硕士学位的符号价值不可低估,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文凭所承载的人才的质量规格。”余晖表示,对于社会考生而言,相比一纸硕士学位证书,更值得关注的是所选专业能否提供好的学术资源和成长条件,实质性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至了,“名”才能归。
而对于辞职考研的李信来说,压力则更多来自没有经济来源、缴社保和房租,以及年龄焦虑。与此同时,他也清晰地认识到,即使考上研,最后也需要面对目前激烈“内卷”的社会竞争。“去年我和父母说我要考研时,他们态度还蛮好的,但如果我今年又失败了,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李信告诉记者:“父母就挺想我结婚生子的,但我又想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和认知模式的不同。”
“希望不会失败吧。如果还失败,明年我会再考一次,那是最后一次了。”李信说道。“我彻底放弃今年的考试了,打算考场逛一圈就算了。”在进入考场前,尚岸表示已经做好“五战”的准备:“很后悔今年七八月没有辞职,下定决心冲刺,明年肯定辞职备考!”
抱着各自的理想,12月25日上午,尚岸和李信步入考场,开始属于他们的“战斗”。此时,曾经二次考研、如今退场的小立正在办公室开会,周末还在工作的疲惫写在脸上、印在声音里。当年,他也曾为了考研而辞掉建筑设计师的工作,但失利过后还是选择回归本行业。回想起追逐梦想的那段时日,他感慨道:“工作、生活和考研没办法兼顾,没有精力再去备战,第二次考完就放弃了。”
“对于还在考研路上奋斗的人,我是很敬佩他们的。”小立说道:“希望他们付出的汗水都有收获吧。”现今,他把重心都放在工作和考取行业专业证书上,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他也坦白,如果以后有机会,还想考个在职研究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来源于网络 图片及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http://yjskyjob.com/
更多研招信息请点击:中华研招网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考试 研究生报考 研究生招生考试 MBA招生 研招在线 中国研究生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