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 1937 年。在长达 87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专业
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7 个。1981 年开始培养
研究生,2018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 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 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精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持续
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学科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有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 2 个,参与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 个,北京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1 个。6 个学科在 2023 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 50%。
科技创新优势突出。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现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 34 个,其中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6 个。2023 年成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入选北京市首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 400 余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3 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3 人,硕士生导师 518 人。学校持续强化任务需求牵引,聚才育人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推进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试点改革,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配备由院士、知名产业专家、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搭建包含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领军企业在内的协同育人平台,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主动融入北京“四个中心”2和“两区”建设主战场。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质量优良,就业核心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新征程上,学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朝着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